厦门市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
来源:爱游戏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19 10:04:08
来源:爱游戏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19 10:04:08
逐梦新时代,当看少年强。5月31日,厦门市举办2022年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为葛千翼等20位2022年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颁奖,向社会推出他们的先进事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4月起,厦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2022年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及学习宣传活动。
他们是厦门市广大未成年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涵盖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热心公益、自强自立、科学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厦门市青少年良好精神风貌,塑造了新时代好少年崇德向善的良好形象,是全市广大青少年身边的好典型、好榜样。
“追梦新时代 争当好少年”2022年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举行。厦门市委文明办供图
用心聆听先辈们的革命故事,用脚步踏寻遍布中华大地的红色印记,用笔用喉、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红色种子根植少年心中,葛千翼用他的方式细心呵护浇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参加过孟良崮、上海、淮海等战役的燕崇礼老人、厦门烈士陵园群雕中战地护士的原型张淑芬老人、参加过开国大典阅兵的骑兵张德明老人等多位历经红色岁月的南下干部跟葛千翼同住在一个院内。葛千翼常利用课余时间走近这些身边的红色榜样,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寒暑假期间,葛千翼一路踏寻红色足迹。从身边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纪念馆到千里之外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再到革命圣地延安……他用脚步丈量祖国的红色印记,用心感悟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每一位革命者,都是一段奋斗故事的谱写者。无论轰轰烈烈或平淡,都是时代赞歌里弥足珍贵的音符。”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他用倾听和陪伴温暖老人。肩负新时代少年的使命,他努力讲好红色故事。2019年,葛千翼作为厦门市小学生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及教育部关工委“我为祖国点赞”演讲比赛,荣获全国二等奖;2020年,他作为主要队员参加省、全国第二届经典诵写讲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其撰写《读懂祖国》《一只口罩的自述》等文发表于《厦门日报》,《宝藏小院的红色故事会》获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征文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13岁少年朱芃泽的真实写照。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始终坚信“我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走得比别人慢一点而已”。特殊奥运会泳池里,他摘金夺银。在人生的赛道上,他奋力奔跑,追求着属于他的最好成绩。
朱芃泽出生在体育教育家庭,母亲的悉心引导给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种子。他自小学游泳,母亲横游长江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他乘风破浪,迎难而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付出高于普通人几倍、几十倍的辛苦和汗水后,这位“泳士”游出厦门,游进全国赛场。在2015年第七届厦金青少年游泳大赛男子儿童D组50米蛙泳中,他获第二名佳绩,被授予厦金小泳士荣誉称号。在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中,他获得男子12—15岁组50米仰泳第一名、50米蛙泳第二名以及自由泳第二名的成绩,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成绩来之不易——比赛前,他独自随队在云南集训了三个月。作为队里年龄最小的一员,他不怕苦,不怕累完成训练量。
他还是一位小暖男。他深知父母长辈在他身上所付出的心血,每到周末便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照顾妹妹。从小的成长经历也让他更加懂得去关爱身边人。元旦的时候,他拿出自己的奖金,给全班同学买了文具,送上新年的祝福。
受从事文艺工作的母亲影响,孙垟容自小就接受浓厚的艺术熏陶,也切身感受到艺术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从小对播音主持感兴趣的孙垟容立志要“传递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今天的她,不忘初心,奋斗在路上。
进入厦门六中阿卡贝拉班之后,适逢厦门六中成立福建省首个学生思政宣讲团。热爱朗诵、热心公益的孙垟容成为厦门六中思政宣讲团的骨干成员。她学习中国党史,了解宣讲团的重要使命,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她用最美声音激励着自己和身边同学矢志奋斗。她主持厦门市思明区“听党话 跟党走”青少年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型晚会;2020年,作为思政宣讲员参加厦门广电“爱阅之城”的录制,讲述了“00后”的马克思主义观;2021年,参加了厦门广电《我心向党百年礼赞——爱国主义大课堂》的录制,讲述孩子们眼中的党史。
为成为更优秀的思政宣讲员,她参加大大小小近百场演出和比赛。她拿出百倍的干劲去对待每一次舞台。为了一个节目准备数月,一天训练5、6个小时,排练到晚上再回家复习功课,这都是常态。在第三届“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中,她取得全国第四的成绩;参加厦门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之“朗读者大赛”荣获初中组的一等奖;在“中华颂 两岸情”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经典诵读邀请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多次登上福建省少儿故事大王比赛的舞台,获得了两金一银。
天风海涛,琴韵悠扬。在音乐之岛学习、成长十余载的翁嘉琪,犹如一株幼苗扎根于琴岛沃土,汲取丰厚的历史人文养分,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她的梦想是传承、创新、弘扬传统民乐,在学有所成的明天,让更多人了解扬琴纯净唯美悠远,让民乐传播得更广更远。
翁嘉琪从小喜爱民乐,五岁开始有效学习扬琴。在厦门市音乐学校老师杨波指导下,她勤学苦练,努力做到极致。练颤竹技巧时,一个音节练习数百遍,手心反复起泡、破皮、结茧;集训攻曲时,早上八点练到晚上十点,只留出短暂的吃饭时间。她进一步探索每个乐曲的创作背景,用心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努力通过个人演奏来传扬民乐古韵。
在全国各类扬琴专业比赛中,翁嘉琪屡获佳绩。2019年12月,代表厦门市参加第十五届世界扬琴大会展演交流活动;2021年8月,在第三届“粤华杯”全国优秀扬琴选手展演比赛中获得“全国人气总冠军”、扬琴独奏及合奏非专业组金奖等。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共青团员担任班长的翁嘉琪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当志愿先锋、做行为表率,热情参加校内外各类公益活动。她长时间坚持垃圾分类,获得厦门市“绿海鸥行动之星”称号;她带着扬琴走进敬老院、鼓浪屿景区,参与琴岛音乐快闪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她也关心着孤独症儿童群体,以做义工的方式给予他们陪伴帮助;疫情防控期间,还多次协助居住社区测温验码,因表现出色收到社区居委会发来的感谢信,被小区党支部评为“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她是同学们眼中的好班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鲜有人知道,她还是贵州大山深处一对姐妹的“好姐姐”。萧忻愉与她们非亲非故,但因爱心捐助,她时常挂念。从厦门到西部,闽南女孩的爱跨越大半个中国。
三年级,萧忻愉跟着妈妈、姥姥到银行去给“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转账捐款,一人捐建一个水窖,完成她的公益初体验。五年级时,在看到微博上的“免费午餐”项目后,萧忻愉每月捐出零花钱,已经坚持了近5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忻愉和母亲认识了贵州的一对姐妹。这对姐妹与爷爷奶奶留守在大山里,生活贫困。母女二人不谋而合,开始对姐妹俩的长期捐助。母亲每月转去爱心款,萧忻愉则负责整理自己闲置的书籍、文具和衣物,给“妹妹们”寄去。逢年过节,她也总不忘提醒妈妈,要给“妹妹们”准备礼物。不久前,“妹妹们”通过校长手机给小姐姐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她们向姐姐表达感谢并捎来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好消息。这让萧忻愉开心不已。
萧忻愉与西部的联系不限于此。冬季为甘肃临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镇前岭村的小朋友们捐赠围巾手套和保暖背心,新年为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舞阳镇小学的同学捐赠图书,都是她爱的坚持。
数字、字母、符号是他最熟悉的伙伴,与数学难题较量是李子奕生活中最大乐趣之一。他畅游数学世界,小小肩头扛起创新科技的远大志向。今年,宋庆龄奖学金名单中就有他的名字。
幼儿园时期,李子奕就表现出对几何图形的浓厚兴趣;进入小学之后,他翻阅了近百本数学书籍。华罗庚金杯、希望杯、海都杯等数学竞赛,他期期不落,奖杯、奖牌、奖状纷至沓来。六年级时,他参加2019年福建省“大梦杯”初中数学竞赛,获市级一等奖;七年级、八年级连续两届参加福建省初中数学竞赛,均获省级一等奖、厦门市一等奖第2名;八年级时参加2021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获福建赛区三等奖。
自主撰写的一篇篇小论文让李子奕在探索数学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在厦门市第36届科学技术创新赛中,他的数学论文《一种基于高斯算法的数列K次方和的新解法》得到厦门大学教授的肯定。这也是创新赛中数学类唯一一个初中生独立完成的项目,获得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同时获得卢嘉锡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他还踏上编程的学习道路,利用代码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在2021年福建省高中信息学奥赛荣获省一等奖。
不久前,李子奕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他深知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他立志当一名数学家,脚踏实地,逐梦远行。
聚焦身边环保问题,深入探究“外卖包装”,提出可替代材料建议。低碳、绿色理念融入陈逸轩的生活。这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不仅从身边小事做起,更期待通过课题研究帮助更多人树立环保理念。
五年前,一个海洋生物因为吞食塑料垃圾死亡的视频画面给陈逸轩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之后,他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生活资源循环利用等知识,积极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他还发动同学组建环保兴趣小组,开展“塑料制品标识认识与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该课题在厦门市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环保是一场不间断的接力。次年,陈逸轩将目光聚焦外卖包装垃圾。围绕“外卖中塑料制品的认识与正确使用情况”,他带领组员到思明区垃圾分类管理科进行采访,收集关于外卖垃圾的具体数据,实地参观夏商健康餐的后厨,了解一般餐饮企业对于不一样的种类外卖包装的看法,并提出可替代新材料应具备的条件及新材料备选方案。该课题参加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
陈逸轩和他的组员们还带着该课题远赴北京,参加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面对评委们的提问,他们沉着冷静应对;笔试中,他们取得优秀成绩。活动中,该课题被评为“一等课题”。陈逸轩因此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光荣称号。
两次跨越山海的扶贫经历让陈奕韬体验到边疆的贫困生活,更懂厉行勤俭节约的重大意义;从“一颗土豆”开始,他让身边人“敬惜一粒米”,广泛传播“光盘”理念。他用实际行动助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
2018年9月,陈奕韬和父亲一起参加厦门对口支援的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临夏县的爱心公益活动“我想要个新书包”;2019年7月,他又跟随父亲千里跋涉到达新疆特克斯县的高原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家中。这两次扶贫经历让陈奕韬体验到边疆同龄孩子的艰苦生活,也让他意识到粮食是生命之源,厉行节约意义重大。从那以后,陈奕韬通过种种渠道深入认识当下严峻的粮食问题,开始在校内校外当起“光盘行动”的宣传员。
陈奕韬决定从“一颗土豆”入手,带领同学走进国家扶贫标杆企业厦门中达集团,现场DIY土豆美食,用零花钱购买扶贫土豆制品,参与“买个土豆也是献爱心”的国家扶贫活动。不仅如此,在大同小学“敬惜一粒米”PBL项目学习活动中,由于厦门对口帮扶的甘肃临夏州盛产土豆,陈奕韬和小组同学们一起走进翔安新圩镇的田间地头,实地学习土豆种植知识,体验土豆种植的艰辛过程,参与蔬菜分拣和包装。这一学习实践活动让大家探索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也更懂得“珍惜粮食,敬惜一粒米”的真正意义。
善观察,勤思考,潘禹辰从零开始,研发出他心目中的新型智能测温手机壳,申请了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两项发明专利。科学技术创新无止境,有志少年勇攀登。潘禹辰自我升级,测温手机壳也迭代更新,少年科技梦照进现实。
疫情期间,体温成了每个人的“通行证”。然而,水银体温计易破有毒,测量耗时、不易携带;额温枪体积大、价格高,贴身携带概率很低,无法留存数据。“如果能在手机壳里内置一个测温仪,不就既方便测温,又能实现体温的智能管理了吗?”13岁的潘禹辰从零开始研发他心中的新型智能测温手机壳。
2020年8月,他从拆解额温枪开始研究测温仪的工作原理,然后制订测温手机壳的工作流程,为了弥补知识的空缺,他制订计划,自学完成电子电路设计、蓝牙模块及App编程、3D建模打印等领域的学习。
其中,测温手机壳的主板功能设计复杂,需要自主焊接电路板。电烙铁的温度高达370摄氏度,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焊接时使用的松香会挥发大量刺激性气体,他被呛得直咳嗽。一块小小的电路主板上,有接近60个焊点,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他又先后自学了TinkCAD和Rhino两种3D建模软件。测温手机壳成品模型兼顾功能性、美观性、成本最小化等各项要求。
带着这个手机壳,潘禹辰参加了“厦门市第36届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称赞其为“有毅力的小伙子”,鼓励他继续升级测温手机壳。8个月后,升级版的测温手机壳问世。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个冰冷残酷的名词,它与生命的长度挂钩,但它无法阻挡小小少年在生命宽度和厚度上自强不息的探索。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就是14岁少年俞睿焓的乐观与笃定。
因为这个病,即便是起床这一个动作,俞睿焓都要付出常人很难来想象的努力。因为双下肢力量小,他需要用手来协助支撑才能起来,或是趴着,像毛毛虫一样弓着身体,再用头顶住床,双手撑着坐起。这之后,他还要在15分钟内完成一系列康复运动,服用含有大量激素的治疗药物。药物带来的伤害不可避免,肥胖、长不高等副作用随之而来。
晨起的一系列任务是个“大工程”。但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不允许自己迟到。在课桌前坐下,他才真正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没有区别,他还要在知识的海洋中和同学们一较高下。他发自内心热爱学习,上课时总是认真听讲,从不觉得枯燥;他的课堂笔记整洁翔实,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校级“学习之星”“优秀之星”,荣获思明区“热爱学习小能手 ”的称号。他兴趣广泛,喜阅读,爱绘画,力求全面发展。
他自己身处困境却总是鼓励身边人,让大家别为他担心。2017年,俞睿焓加入上海集爱肌病关爱中心。从那时起,他主动分享亲身经历、通过绘画和写作鼓励病友,让病友觉得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乐观像一束光温暖着身边人。
碧海蓝天中,他驾着帆船逐浪前行,他追随着奥林匹克精神,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他叫吴成宇,是一名奋勇逐梦的运动少年。
吴成宇的爸爸是一位帆船教练,他从小听着爸爸的故事长大,耳濡目染间爱上OP帆船这项运动。2017年,他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大型比赛——厦门市中小学生帆船帆板锦标赛,喜获丙组长距离比赛第四名和奥林匹克航线赛第八名。初赛告捷带给他信心,推动他继续永攀高峰。同年,他代表厦门参加深圳国际青少年帆船赛,与不一样的地区、不同国家的选手同台竞技,顶住压力,顽强拼搏,最终险胜澳大利亚选手,获得冠军。
成绩的背后,是很难来想象的艰苦训练——三伏天里,炙热的太阳把打在身上的海水晒成盐,催化着皮肤干裂、脱皮;三九天里,寒风冰水刺入骨髓,令人瑟瑟发抖。更别提训练时小船间不经意的相撞,让人感觉天旋地转,一头栽进海里,窒息感觉迎面而来;手上被缭绳磨出的血泡,在海水侵蚀下如针扎一般的刺痛……在那片海域中,小小年纪的他不怕苦与累,日复一日艰苦训练。即便受疫情影响暂停训练,他也丝毫没有松懈,每天在家坚持半小时之后的体能训练。
他对自己认定的事,矢志不渝。这股强韧的意志支撑着他在各种赛事中一次次捧回奖杯,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她是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将更多世界纪录留在中国。她有一个更远大的梦想,希望弘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将中国古典益智玩具发扬光大。
方凌菲菲在一次校园益智竞赛中偶然接触到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一下子就产生浓厚兴趣。她钟情于“三国华容道”。当她得知当时破解此类益智玩具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一位马来西亚少年时,她暗下决心,要让这个起源于中国的古典益智玩具的世界纪录留在中国。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刻苦钻研和练习。为了有更多训练时间,她每天在校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回到家后,以最快速度投入研究和训练。因为手小,不适合极端的手法和解法,她便努力调整,不断尝试。长期苦练不仅使她的手磨破了皮,还患上轻微的腱鞘炎。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内,方凌菲菲便接连成功打破“最快时间解华容道过五关布局”“最快时间把魔尺折成球”“最快时间单手解三国华容道横刀立马”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取得成绩的同时,方凌菲菲也在思考怎么样让更多人加入传承之路。她作为厦门卫视“讲古角”的特约“小讲古仙”,借此机会进行传播;还参加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火种计划,一师一梦”活动,为长汀县乡村教师开展系列公益培训课程,为弘扬中国古典益智玩具贡献力量。
她从小就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的艰难并没有让她低头,反而养成她勤劳奋发、积极向上、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的品格。她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称号,2016年荣获“方庆明奖学金”。
自曾贝妮记事起,她的奶奶就每天佝偻着身躯,在天未亮时起床出门做清洁工、收废品。她心疼奶奶,很小的时候便与奶奶一起收废品,分担生活的压力。当别的孩子还安睡在梦乡的时候,她已和奶奶行走在大街上,帮奶奶捡起废品装入袋中。
长大后,随着课业压力增大,曾贝妮没办法再常常陪着奶奶一起出门收废品,她便主动承担起大部分家务,洗衣、拖地、洗碗无所不包。她知道奶奶养育自己不易,平时生活中勤俭节约,从来不跟同龄的小朋友攀比。
坚强孝顺的她,在学业上格外努力。她反应敏捷、勤于思考,总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从始至终保持前列,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团结帮助同学,虚心回答同学的问题,主动帮助身边同学一起进步。她心怀感恩,奉献爱心,将社会上好心人对她的关心传递出去,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抗疫赈灾,她省下钱捐助;同学受伤,她主动送到医务室;邻居有困难,她积极上前帮忙。
她用行动诠释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前进。
他多次获评校级“独善兼济之星”“五星美德少年”等荣誉,他在学校带领同学做好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工作;他成立班级“帮困小组”,组织成绩优秀的同学“一帮一”学习困难的同学。走出校门,他将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德延伸到社会。
杜斯铭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展现着身为文明城市小主人的责任心和行动力。他在社区组织的交通安全宣导与洁净家园活动中,背着装满传单的小书包奔走在杏林万科及沿海岸步行线路上,通过传单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告诉过路的行人要自觉遵守交通法律和法规;他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宣导志愿服务活动,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一手拿着铁钳子,一手拿着垃圾袋,在海岸边捡垃圾,身体力行倡导垃圾分类减量。
他参加“学宪法讲宪法,宪法精神走进社区”活动,在学习宪法的同时,当起小小志愿者发放普法传单,宣传法律、弘扬法治精神。他组织邻里街坊弟弟妹妹5个人走上街头,通过给爷爷奶奶观看手机防诈骗短视频的方式,宣传反诈骗知识,提醒长辈莫轻易上当受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得到周边群众和村民的赞扬。
一次次的公益行动,让他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更努力地提高个人,涵养了他正直善良、热心宽容的胸襟。
她有一颗真诚炙热的爱心,在自己接受良好教育的时候,心中牵挂家境贫寒的同龄小伙伴,力所能及地捐出一点善款,给予一丝关心,用爱温暖了他人。
郑一诺是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学生。2018年,她的同校师姐谢伊被评为全国首届“新时代好少年”,听闻谢伊事迹的郑一诺被深深感染,追随她的步伐踏上公益之路。
她与青海玉树自治州贫困单亲家庭罗拉一家结成爱心对子,连续4年每年捐出1000元压岁钱帮他们,经常给罗拉送去画笔、书籍和衣服等小礼物。在信中,她鼓励罗拉:“有大家的帮助,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好起来的,但愿你们平安快乐。”2019年,她又与甘肃和政县困难家庭马法土麦、沙光辉一家结对,以爱心助学、捐书赠物、心愿交流、书信互通、研学互访等形式进行爱心帮扶。
身为班长的她不仅自己献爱心,更带动同学一起加入,让身边充满更多的正能量。她参与“以爱之名,守望相助”募捐活动,为甘肃和政县新集学校困难学生募款,鼓舞带动班级所有同学热情参加捐款,共捐资4675元;她发动全班同学向集美区港头公益图书馆捐赠200余册图书,让后溪镇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也可以手捧书籍,快乐阅读。
涓涓善意,可成大爱。虽然她的力量尚且绵薄,但心中爱的种子正徐徐发芽,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努力而温暖的人。
一年前的一天,厄运突然降临到胡诗嘉的头上,她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面对命运开的玩笑,她选择笑对人生,一边同疾病作斗争一边坚持学习,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患病的胡诗嘉吃不下东西,晒不了太阳,免疫力攻击肾脏、肺部、关节等器官组织,脸上布满了红色的斑点,反反复复发烧,只得住院。她的妈妈常常背着她以泪洗面,反倒是坚强的胡诗嘉安慰妈妈:“没事的,以后科技发达我会被治好的。”她积极努力配合医生治疗,面对每天的抽血化验、肾穿刺的痛、病情的反应、药物的不适等等,她都坚强地坚持下来,用笑脸迎接每一天。
她在病床上坚持自学,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向老师电话请教。她还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同疾病抗争的一幕幕都记录了下来,给自己加油鼓劲。
经过治疗,她的病情有了好转。回到学校后,她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各项学科成绩都在学校名列前茅。听闻市青少年宫举办“2021年厦门市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一向热爱舞蹈的她决定参加。尽管因为生病有半年时间没跳舞,比赛要求参赛者呈现的四支舞蹈她也没全部学会,她不言放弃,每天放学后找老师加课,坚持练习,终于在比赛前学完舞蹈,面带自信的笑容站上舞台,跳出一曲阳光向上、自强不息的生命之舞。
12岁的他,不仅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中斩获殊荣,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在他这样的年纪,能获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危毅杰与乒乓球结缘是在2016年,他刚上小学,教练一眼看中他身上的运动天赋,挑选他进了校乒乓球队。从此,繁重的训练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同样的动作,他要重复上万次,可危毅杰不觉得枯燥,也没想过放弃,他训练十分认真、刻苦。
先天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让他在乒乓球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2019年他荣获福建省乒乓球锦标赛男子丙组单打、团体双冠军,福建省首届乒乓球巡回赛总决赛丙组冠军;2020年他在福建省青少年乒乓球巡回赛暨中国乒协国青、国少集训队福建省选拔赛中获冠军,并入选第一期国少集训队。在2021年全国乒乓球精英系列赛暨2021年国青、国少集训队(第二期)选拔赛上,他荣获男子单打乙组铜牌,同时入选国家青少年乒乓球集训队。
难能可贵的是,他训练学习两不误。因为每天下午要到厦门市乒乓球队训练,危毅杰只有半天时间在学校学习。他珍惜时光、认真听讲,成绩一直不错,语文、道法还曾考过全班第一。学校组织的开心农场种植和义卖等活动他也积极参加,为贫困山区学生奉献爱心。
他身上勤奋努力、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她是一位汉族女孩,出生在乌鲁木齐,自小感受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她将感动化成最朴实的言行,践行着民族一家亲的少年担当。
在乌鲁木齐生活期间,张妙涵和尔族小女孩玛丽祖凯结下深厚的友谊。每年春节,他们家会邀请玛丽祖凯一家到家里过节。他们考虑到尔族友人的餐饮习俗,每回都会精心烹饪合适的菜肴,准备全新的餐具。两位女孩尊重民族文化的不同,学习彼此的文化习俗,一起相伴成长。虽然后来张妙涵跟随家人定居厦门,但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并没有随着距离而淡化,张妙涵会为玛丽祖凯寄去喜爱的书籍、分享厦门的见闻,玛丽祖凯也会寄给她家乡的美食、分享家乡的生活,她们纯真的友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2015年,张妙涵去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走亲戚时,认识了哈萨克族女孩玛热瓦·努尔加拿提。玛热瓦一家五口只靠父亲从事农耕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生活困难。自那以后,张妙涵年年都会拜托住在富蕴县的姨奶奶带上衣服、书籍等生活用品和助学金前去探望玛热瓦。她还关心帮助龙岩武平县留守儿童熊真真,得知熊真真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余钱购买课外书籍时,张妙涵还拿出压岁钱买了书籍和学习用品寄给她。
她用最简单而真挚的方式诠释了民族同胞间的真善美,让民族友谊之花愈开愈美。
她以“做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少年”为努力目标,她深知没有永恒的成功,只有不懈的追求,不断督促着自己勤奋上进。
在学习上,她勤奋刻苦、勇于探索,保持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在自己成绩逐步的提升的同时,她发挥副班长的领头雁作用,带动身边同学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在生活中,她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总是怀着热心、耐心、责任心竭尽全力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在她身上最闪耀的特质,当属她对足球的热爱。在一次班足球赛中,她懵懵懂懂上场,为了班级荣誉而拼尽全力,让教练注意到她的天赋。从此,学校足球队多了她努力的身影。在训练中,她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爬起来,摔疼了咬咬牙再坚持,慢慢学会各种踢足球的技巧。她明白用脚弓踢球是近距离射门,射门非常准;用脚背踢球是远距离射门,射门非常猛;用脚后跟也可以传球,传球路线非常巧妙。她的表现越来越优秀,2019年荣获福建省少儿(U10)足球训练营“八闽之星”称号、厦门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组冠军;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全国分营。
足球已成为她炽热的爱好,她希望像偶像梅西一样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代表中国站上世界赛场。
沈轩锐有理想、有爱心、有担当,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曾获得“厦门市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在学校,他是一名热衷书法、积极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书法小明星”。每一天的作业,他都用心书写,被当做作业范本展示。他带动身边同学一起欣赏书法、学习书法,临摹古诗词和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使更多的小伙伴爱上书法,了解中华民间传统文化。
在校外,他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小志愿者”,经常到公园、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给他们送去温暖。他多次发挥专长参加学校、社区的写春联送“福”活动,最多的一次写了300多份。疫情期间,他主动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制作防控口号,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
在家里,他是自立自强的“家庭小帮手”,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饭后收拾厨房、洗碗筷,打扫卧室、叠被子、整理衣柜等。每到周末和假期,他会给家人做些自己拿手的菜,还经常跟随长辈到田间地头帮忙,插秧、除草、锄地、摘果子样样在行,不怕风吹日晒。乡村的生活,让他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他像一颗小太阳一样总是散发着正能量,心存大爱,志存高远,温暖了身边的人。(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